进入七月份,北方的玉米已经逐渐进入灌浆期,这个时期的玉米需要特别注意水肥管理,及病虫害的防治。
玉米灌浆期概况
玉米灌浆期指的是从开花授粉后,籽粒开始膨大,逐渐积累干物质的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玉米籽粒内部会形成乳状流质,逐渐向蜡质转变,最终形成坚硬的种子。
通常,玉米灌浆期从开花后15-20天开始,持续25-30天左右。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的不同,灌浆期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。
灌浆期的关键管理措施
1. 水分管理
灌浆期是玉米需水量zuida的时期,充足的水分供应对于籽粒的灌浆和膨大至关重要。在这个阶段,应根据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进行灌溉,保持土壤湿润,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条件。
2. 肥料管理
灌浆期是玉米需肥量较大的时期,尤其需要氮肥和磷肥。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品种需肥特点,适时追施氮肥和磷肥。追肥时,应注意叶面喷施和根部施肥相结合的方式,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。
3. 病虫害防治
灌浆期是玉米病虫害的高发期,常见病虫害有玉米螟、粘虫、穗腐病和叶斑病等。应密切关注田间情况,及时采取防治措施,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。
4. 适时收获
当玉米籽粒基本成熟,籽粒水分含量达到15%-18%左右时,即可进行收获。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不饱满,影响产量;过晚收获容易引起籽粒霉变和虫害侵袭。
玉米灌浆期的注意事项
1. 避免高温干旱
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玉米灌浆,会导致籽粒灌浆不充分,影响产量。在这个阶段,应及时采取遮阳和灌溉措施,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。
2. 预防倒伏
灌浆期玉米植株高大,容易发生倒伏。应适当增加株高,避免田间过于密植。在施肥时,应注意控制氮肥用量,避免植株徒长。
3. 防治病虫害
灌浆期是玉米病虫害的高发期,应加强田间监测,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。除使用化学农药外,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来防治病虫害。
玉米灌浆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。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,保障玉米在灌浆期拥有充足的水肥供应,加强病虫害防治,可以有效地促进玉米籽粒的灌浆和膨大,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