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何在跌停板卖出股票”,这问题一出来,就知道是真被套住了,急了。
很多人问这个问题的时候,心里想的无非是“怎么才能不亏得更惨?”。这再正常不过了。股票跌停,尤其是连续跌停,那种眼睁睁看着账户数字跳水,却无能为力,心里那种滋味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。市场瞬息万变,有时候一只股票突然就没了任何支撑,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下掉,这个时候,所谓的“价值投资”或者“长期持有”都显得遥远得像另一个世界的话题了。眼前最迫切的,就是如何止损,如何保住剩余的本金。
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总觉得跌停板是个不可逾越的天堑,是给“坏公司”准备的。但干久了就发现,市场的残酷性远超想象。很多时候,即使是基本面看起来不错的公司,也可能因为各种突发事件,比如重大利空消息、机构集中出逃、甚至是市场情绪的极端恐慌,而遭遇连续跌停。那感觉就像是,昨天还生龙活虎的,今天就进了ICU,而且还是那种插管维持生命的那种。
所以,“如何在跌停板卖出股票”,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种无奈和求生的本能。它不是关于如何“抄底”或者“反弹”,而是关于如何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,尽量减少损失,或者说,在那个几乎被封死的“笼子”里,找到一个可能的出口。
说到在跌停板卖出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挂跌停价,然后祈祷有人接”。理论上是这样,但实际操作起来,远比这要复杂。首先,要明白跌停板是被无数卖单死死地封住的,想要在上面挂单就成交,除非你的单子比别人的更“有吸引力”,或者盘中有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一个最直接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点,就是“看挂单”。在跌停板上,观察那排密密麻麻的卖一、卖二、卖三的委托量,以及更低价位的挂单。如果忽然有一天,在跌停价那个位置,下面封单的数量开始变得稀疏,尤其是卖一、卖二的档位,一旦出现比较大的撤单动作,或者有新的、小额的买单开始在上面“试探”,那可能就是机会。这时候,你可以尝试以跌停价挂单,甚至稍微加一点点,比如涨千分之一,看看能不能排到前面去。
我记得有一次,一只股票连续两个跌停,第三天开盘依然是跌停价封死。但那天上午,大概十点多的时候,我注意到跌停价上的委托数量虽然还是很大,但卖一、卖二的挂单在悄悄地变化,一些看起来是机构席位或者大户的账户,在快速地撤掉一部分跌停价的卖单,然后又重新挂上。这种行为,可能是在试探是否有承接盘,或者是在为后面可能的反抽做准备。我当时手里也有一部分仓位,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以跌停价挂了接近全部的卖单,然后就在那儿等着。不到五分钟,奇迹发生了,跌停板上的挂单忽然被巨大的买单冲击开了一个口子,我的单子几乎是以跌停价成交了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在洪水中,抓到了一块漂浮的木头。
当然,有时候跌停也不是那么“坚固”。市场里存在一种“虚假跌停”,或者说“弱跌停”。这种情况下,跌停板上的卖单虽然数量巨大,但如果仔细观察,会发现其中可能夹杂了不少“虚报”的委托,或者是在跌停价附近,一旦有较大的买单出现,就能迅速打开跌停。这类股票,往往是因为一些非系统性风险,或者是在出货过程中故意打到跌停,想制造恐慌效应。
遇到这种情况,我的经验是,如果你判断这家公司并非“无可救药”,只是短期被错杀,那么在跌停板打开的瞬间,甚至是在跌停价挂一个稍微高一点点(比如千分之几)的卖单,往往更容易成交。这其中的逻辑很简单,就是你愿意付出一点“溢价”,让你的卖单排在那些死守跌停价不动的单子前面。有时候,就是这千分之几的价差,决定了你能不能逃出来。
在A股市场,股票是T+1交易的,也就是说,当天买入的股票,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。这对于在跌停板上想快速出货的投资者来说,是一个巨大的障碍。如果一只股票连续跌停,你第一天跌停挂单没卖掉,第二天继续跌停,你还是无法卖出。这种情况下,“如何在跌停板卖出股票”的问题,就变得更加棘手。
有经验的投资者可能会考虑一些“对冲”的手段,虽然不直接在跌停板卖出,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。比如,如果持有某只股票,担心它跌停,手里又正好有另一只近期可能反弹或者走势独立的股票,可以考虑先把那只“好”股票卖掉,然后用这部分资金去买入一些跌停的股票,看能不能在盘中抢到一些反弹的交易。这听起来有点绕,但逻辑是,你把有风险的资金转移出来,去博取跌停股票盘中那一瞬间的“打开”机会,如果成功,也算是一种“高抛低吸”的变相操作。
当然,这种操作风险极高,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很大的时候。更多的时候,是在跌停板上,如果你持有的是融资盘,那情况就更紧急了。一旦触及平仓线,券商就会强制平仓,那时候,你连选择权都没有了,只能眼睁睁看着你的股票在任何价位被卖掉,很可能就是跌停价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在跌停板上,哪怕是挂一个极小的量,去尝试卖出,也比被动等待强制平仓要好。
要成功在跌停板卖出,时机、价位和心理素质缺一不可。你得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,关注那些可能导致跌停板打开的微小信号。有时候,一个利好传闻,一个大户的抄底举动,甚至是一些财经大V的“喊单”,都可能在瞬间改变局面。但你要知道,这些信息往往是滞后的,或者本身就是陷阱。
一个我曾经看到过的案例,一只科技股因为某个核心技术被证实存在缺陷,连续跌停。第三天,在接近尾盘的时候,跌停板忽然被一个巨大的买单打开了,价格从跌停拉升了大约3%。很多人以为是反转,结果第二天又开始跌停。事后分析,那个巨大的买单,很可能就是一个大户在出货,他利用了市场最后时刻的侥幸心理,把手里的货在高位(相对于跌停价)卖给了那些以为要反弹的人。所以,在跌停板上,有时候“过早”打开反而是危险信号。
我个人的经验是,如果非要在跌停板卖出,最好选择在盘中,尤其是在早盘或者午盘初,市场情绪相对活跃的时候。尾盘的时候,市场本身就容易出现一些不确定的交易,那些最后的几笔成交,很可能根本就代表不了什么。而如果选择在跌停价挂单,我会倾向于挂一个比跌停价高千分之零点几的价位,目的就是争取排在前面。当然,如果金额非常大,或者账户有特殊的权限,可以尝试分批挂单,甚至是在接近跌停板打开的时候,选择市价卖出,虽然可能损失一点点,但能确保出货。
总而言之,如何在跌停板卖出股票,这本身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、与市场情绪博弈的过程。没有绝对的“秘籍”,更多的是基于对市场规律的理解、对股票走势的判断,以及在压力下的冷静。我所接触到的成功案例,无一不是在极度恐慌中,还能保持一丝理智,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。如果你的股票真的跌停了,别慌,先观察,看看跌停封单的力度、结构,有没有异常的买卖盘出现。如果判断自己实在无法承受后续的损失,那就勇敢地做出决定,哪怕是付出一点点代价,也要先把风险控制住。
上一篇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