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k金与白金哪个好?”这个问题,说实话,问得多了,总觉得有点像在问“苹果和香蕉哪个更好吃”,太绝对了。在我看来,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点“一刀切”的思路,毕竟珠宝这东西,好看、喜欢、戴着舒服才是最重要的,哪个“更好”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需求和审美。
咱们先得掰扯清楚,这里的“好”,到底是指什么?是硬度?是保值?是日常耐磨?还是光泽度?还是过敏风险?我见过太多客户,上来就纠结这个,觉得一分高下。但真要细聊起来,其实都是看具体情况。
比如硬度,大家普遍认为白金比k金硬,这没错。白金(通常指pt950、pt990)因为本身的金属特性,确实更耐刮擦,不容易磨损。所以如果你买的是戒指,天天戴着,对手指的损耗比较大,白金可能更适合你。我有个老客户,是个医生,手上活儿多,经常洗手、接触各种器械,他戴的戒指就都是白金的,说这样更省心,不用老担心刮花了,影响美观。
但k金呢?它其实是黄金和其它金属(比如铜、银、锌、镍)的合金。黄金我们知道它软,所以需要加入其他金属来增加硬度和韧性。不同纯度的k金(18k、14k)硬度也不同,18k金(含75%黄金)肯定比24k纯金硬,14k金(含58.5%黄金)又比18k金硬一些。所以,有时候为了达到特定的造型或者镶嵌宝石的牢固性,k金反而更有优势。
再说保值,很多人觉得白金更保值,因为纯度高。理论上讲,白金确实是贵金属,其价格与国际金价挂钩,而且回收时也相对直接。但是,k金的保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含金量。18k金因为有75%的黄金成分,在黄金价格上涨时,它依然有其价值基础。不过,k金的加工费、设计费往往占了很大一部分,所以单纯从“原材料”的角度去谈保值,有时候会忽略掉工艺和品牌附加值。
说实话,我个人特别喜欢白金那种内敛、沉静的光泽。它不像黄金那么张扬,也不像银那样容易氧化发黑,就是一种很高级的、略带冷调的白色光芒,特别显气质。尤其是在阳光下,那种干净利落的光泽,确实很吸引人。
而k金,特别是18k白k,它的颜色也会偏向于一种柔和的白色,但仔细看,会比白金稍微黄一点点,或者说没那么“死白”。这倒不是说不好,有时候这种微黄,反而让它看起来更温柔,不那么犀利。而且,k金zuida的优势在于色彩的多样性。除了常见的白k,还有黄k、玫瑰k,甚至粉k、紫k等。这些彩金的出现,极大地丰富了珠宝的设计可能性。
我记得几年前,玫瑰金大火的时候,好多年轻人特别喜欢。那种暖暖的粉色,戴在皮肤上,显得气色特别好。我当时也做过一些玫瑰金的款式,客户反馈都很好。但也有人觉得玫瑰金戴久了颜色会变淡,或者出现磨损。这其实跟k金的成分有关,特别是含铜量高的话,是可能出现轻微氧化的,但一般不严重,或者说,这是它“养成”的痕迹。
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实际问题:过敏。很多人对镍过敏,而有些k金(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低端产品)为了增加硬度,会加入镍。所以,如果你是敏感体质,一定要选择标注“无镍”或者确保含镍量极低的k金产品。我遇到过不止一次,客户戴了某个牌子的18k白金戒指,手指红肿痒,最后发现是含镍量太高。白金(pt950、pt990)因为成分相对纯粹,过敏的几率非常低,所以对于容易过敏的人来说,是个更稳妥的选择。
当然,如果排除镍过敏,18k金的过敏率也很低。关键是要看清楚成分标注,正规商家都会如实说明。而且,虽然前面说了白金更耐磨,但k金的耐磨性其实也足够日常佩戴了。我有个叔叔,戴了一款18k黄k金的手链,大概有十年了,经常戴着,表面会有一些细微的划痕,但整体的光泽感还在,看起来也挺自然的,就像老朋友一样。
再说维护,白金相对来说不需要太多打理,只要避免接触强腐蚀性化学品就行。k金,特别是18k白k,有时候表面会有一层电镀层,来增强它的亮度和白色泽。如果长时间佩戴,电镀层可能会磨损,露出里面稍微偏黄一点的基材。这个时候,可以拿去重新电镀一下,就能恢复如初。这个过程成本不高,但确实需要多一道手续。
总的来说,如果你追求极致的纯净、低过敏性、低调奢华的光泽,并且预算充足,那么白金(PT950或PT990)会是你的首选。它在婚礼、纪念日这种重要场合,显得尤为经典和郑重。
而如果你喜欢色彩多样性,想尝试玫瑰金、黄k金,或者追求性价比,并且对造型的复杂度和时尚度有要求,那么18k金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它也足够日常佩戴,而且在设计上能玩出更多花样。
在我看来,与其纠结“k金与白金哪个好”,不如多问问自己:我喜欢什么样的颜色?我注重的是硬度还是设计?我平时佩戴的场景多是怎样的?我的预算是多少?了解了这些,你自然就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。珠宝这东西,最终还是取悦自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