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“房子办什么证件”,这问题听起来简单,但细究起来,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去了。很多朋友一提到买房、卖房、或者继承房产,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就是房产证,觉得有了它就万事大吉。但实际上,根据你房子所处的不同阶段、不同的交易性质,需要办理的证件可不止一个房产证那么简单,有些甚至是办理房产证的前提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,这房子,到底都得办些什么证件,才能真正落到实处。
说到房子,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产权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房产证。但其实,在你拿到那本红红绿绿的房产证之前,还有一系列的“纸”需要妥善保管和办理。比如,购房合同,这是你和开发商或者卖房人之间最重要的法律依据。合同里会约定房屋的面积、价格、付款方式、交房日期等等,每一个条款都关乎你的切身利益,签署前一定要仔细研读,别嫌麻烦。
接下来,是购房发票。这玩意儿别看它是一张纸,但它是你支付房款的直接凭证,对于日后可能的退房、维修或者遗产继承都至关重要。很多人拿到房就随手扔了,这是个大忌。还有,如果是期房,拿到的是商品房预售许可证,这个证是政府批准开发商可以预售房屋的凭证,证明这个项目是合法合规的,你买的房子才算数。
等到房子交付,开发商会给你一系列的入住文件,比如《住宅质量保证书》、《住宅使用说明书》。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证件”,但它们是你在收房时核对房屋质量、约定保修责任的重要依据。收房验房时,一定要对照好,有什么问题当场提出,别等搬进去才发现。
很多人觉得,拿到房产证就万事大吉了,房子真正属于自己了。这话对也不全对。房产证固然是房屋所有权的证明,但它只是一个开始。比如,如果你是贷款买的房,你的房产证可能还在银行抵押,你拿到的是一个登记有抵押信息的房产证。等到你还清贷款,还得去银行办理抵押注销手续,才能拿到无抵押的房产证,这样才能自由交易。
另外,有些老房子,比如一些单位房改房,可能当初办的证件不全,或者存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。这时候,可能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,去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咨询,看看是否需要补办一些历史遗留证件,比如房改审批表、土地证等等。这些前置证件的齐全,直接关系到你能否顺利拿到最新的、清晰的房产证。
我还记得有个客户,继承了一套爷爷的老房子,一直住了几十年,直到想卖的时候才发现,当初房子的土地证还在爷爷名下,但房子本身因为年代久远,一直没有办理过独立的房产证。这下可麻烦了,卖房也卖不了,只能先想办法办理继承和房产证,这一来二去,证件的核实、审批,花了不少时间。所以说,房产证拿到手,只是房屋所有权流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,后续的处理也需要关注。
除了常规的买卖和继承,房子还有很多特殊情况需要办理不同的证件。比如,如果是农村的宅基地,办理的就不是城市里常见的商品房房产证,而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。这个证件的性质和办理流程与城市房产证有很大区别,涉及的部门也可能不一样,比如村委会、乡镇政府等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一些小产权房或者没有合法批准的建筑。虽然也有所谓的“房产证”,但往往不是国家承认的,交易起来风险非常大,甚至可能面临拆除的风险。遇到这种情况,千万别图一时便宜,要清楚明白自己buy的到底是什么,证件的合法性是第一位的。
另外,如果你要对房屋进行改建、扩建,比如加盖一层,或者改变房屋的结构,通常也需要向当地规划部门申请批准,并办理相关的报建手续,否则一旦被发现,可能会面临罚款甚至强制拆除的后果。
说到底,房产证,或者更规范的说法叫《不动产权证书》,它包含了房屋的权利人、共有情况、房屋的坐落、结构、面积、使用年限以及土地的权利状况等等信息。这张证书是国家赋予你的对房屋合法拥有的证明,也是你进行房屋交易、抵押、继承等行为的根本依据。所以,务必确保你的《不动产权证书》信息准确,而且要妥善保管,一旦遗失,补办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。
就拿一些老证件来说,比如之前的《房屋所有权证》和《土地使用证》,现在已经统一更换为《不动产权证书》。如果你手头还有旧版的证件,在进行一些大的交易时,可能就需要先去相关部门办理换证手续,将原来的两个证件合并为一个不动产权证书。这个过程也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申请材料,并且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。
我们这里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客户拿着好几本老证件来咨询,就是因为不清楚这些证件的“时效性”和“更新性”,耽误了交易。所以,了解你手中持有的证件类型,以及它们在现行法律法规下的效力,是非常重要的。必要的时候,咨询一下专业人士,例如房地产律师或者房产交易中介,会少走很多弯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