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施贵宝是哪个国家的?”这个问题,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一些,也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。说实话,我在跟一些客户或者刚入行的朋友聊的时候,听到过各种版本的答案,有的说是英国的,有的说是欧洲某个小国家的,还有人觉得是中国本土品牌。这倒也怪不得大家,毕竟“施贵宝”(Bristol Myers Squibb)这个名字,在中国医药圈里太常见了,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都是它的产品,它的销售网络,甚至是它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合作,久而久之,就容易产生一种“它就是我们国家”的错觉。
这么说吧,如果直接给个答案,那确实是美国的。施贵宝,Brist??ol Myers Squibb,这家公司是美国医药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,历史悠久,业务遍及全球。不过,你真要深究它的“身世”,就会发现,这俩字儿代表的,是两个原本独立的美国公司,后来通过合并才变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那个“施贵宝”。Bristol Myers,最早是1887年在美国成立的,而Squibb,是1858年就有的老牌子,同样也是美国本土的。所以,它根子是正儿八经的美国货,这一点没跑。
但事情就是这么有趣,一家美国公司,它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,甚至为了适应本地化需求,在中国设立了重要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,这种深度融合,让很多人对它的“国籍”产生了模糊感。我记得有一次,在跟一个地方政府洽谈一个医药产业园区的合作项目,对方提到施贵宝,就顺口说:“我们这里引进了施贵宝,算是我们省的骄傲了。” 我当时听了,心里有点五味杂陈,想跟对方解释清楚,但考虑到当时的语境,只是含糊地应了声。这种情况下,简单粗暴地告诉对方“施贵宝是美国公司”,可能反而会显得不够尊重,或者显得我们对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理解不够深入。
而且,你们想想,很多我们熟悉的“外国品牌”,比如一些汽车品牌,它们在中国建厂,雇佣大量中国员工,产品很多也只在中国销售,或者在中国生产的版本跟国外还有差异。在这种情况下,说它是“外国品牌”,似乎又不足以完全概括它与中国的紧密contact。施贵宝也是一样,它的很多创新药物,包括一些在心血管、肿瘤等领域的重磅产品,都是在全球同步上市的,当然也包括中国。同时,它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,对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这些过程,都让人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家“外国公司”那么简单。
说实话,我第一次真正开始关注“施贵宝是哪个国家的”这个问题,大概是在我刚开始做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的时候。那时候,我们做市场调研,需要划分市场主体,比如国内药企、合资药企、以及纯外资药企。要准确地给施贵宝归类,就得搞清楚它的股权结构、运营模式以及决策中心在哪里。从严格意义上的股权和注册地来看,它无疑是美国的。但从它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来看,它又和很多中国本土企业一样,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。
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,是关于施贵宝在中国某个新药上市的市场准入策略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接触到了它在中国设立的本地化团队,从市场、销售到医学事务,都有专业的中国籍员工。他们对中国医药市场的理解,对政策法规的把握,甚至对医生和患者习惯的洞察,都比我们这些外部咨询机构要深刻得多。有时候,我们甚至会觉得,他们更像是“中国公司”的团队,在运营一家“美国公司”的业务。这种感觉,恰恰说明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那种深度融合。
更有意思的是,很多时候,在行业内部交流,或者在一些公开场合,大家谈论施贵宝,很少有人会特别强调“美国”这个前缀。更多的是直接用“施贵宝”这个名字,或者围绕它的产品线来讨论。这或许也反映了一种行业内的共识,那就是在商业运作层面,国籍的标签,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,关键在于它能带来什么,以及它如何与本地市场互动。
举个例子,施贵宝在中国引进的一些创新疗法,比如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,它的一些药物对很多患者来说,可以说是带来了新的希望。这些药物的研发背景是美国的,但它们在中国能够顺利上市,并且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,离不开施贵宝在中国团队的努力,包括与国内研究机构的合作,以及在中国患者身上进行的临床试验。所以,当一个中国患者因为使用了施贵宝的药物而病情得到控制时,他更关注的是药物的疗效,是“施贵宝”这个品牌,而不是它来自哪个国家。
我记得有一次,在一个行业峰会上,有位专家在讨论全球医药创新时,提到了施贵宝,他并没有过多地去强调它的美国背景,而是侧重于它在某个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贡献。这其实也是很自然的,在专业领域,大家更看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成果。而且,即使是美国本土的医药公司,它们在全球各地都有分支机构,有自己的研发中心,有自己的生产线,它们的产品也卖到世界各地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任何一个大型跨国企业,都很难再用简单的“国籍”来定义它。
所以,当有人问“施贵宝是哪个国家的”时候,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理解这个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几种认知维度。从注册地和核心研发地来看,它是美国的;从它在全球的业务布局和市场策略来看,它是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;而从它在中国本土的运营和对中国市场的贡献来看,它又深深地融入了中国医药生态。
作为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过的人,我越来越觉得,用一个简单的标签去定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,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做法。它们是全球化的产物,是不同文化、不同市场、不同资本融合的体现。施贵宝,就是这样一个例子。它拥有美国公司的基因,但它也在中国这片土壤上,开枝散叶,成长出了属于它自己的模样。
最终,与其纠结于“施贵宝是哪个国家的”,不如去关注它在中国市场扮演的角色,它带来的创新,以及它为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。这些,或许才是更有意义的讨论点。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