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辅导期完了,多久能上市?”这问题,我这行里听过太多次了,估计每个参与过IPO项目的人,心里都有个大概的谱,但真要给个准确答案,那可真是难倒人了。不是故意卖关子,而是这中间变量太多,真不是一条直路,更像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迷宫里找出口。
很多人以为,进了上市辅导,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交易所了。其实,辅导只是整个漫长IPO旅程中的一个阶段,而且是相对靠后的一个。简单来说,辅导的主要目的,是帮助企业在合规性、规范性上达到证监会(或是相关监管机构)的要求,为申报上市做最后的“梳妆打扮”。这包括财务梳理、公司治理完善、信息披露规范等等。但这个“梳妆打扮”本身,就可能需要不短的时间,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有多扎实,或者说,有多少“窟窿”需要填。
我们接触过一些企业,财务报表干净得像新出厂的零件,内部控制也基本到位,这种情况下,辅导期相对会比较顺畅,时间自然就短一些。但更多时候,我们遇到的企业,可能在股权激励、同业竞争、关联交易、财务核算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。这些问题,都需要在辅导期内解决,而且必须是“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”地解决,不能留有隐患。有些问题,可能光是内部讨论、设计解决方案,就要耗费好几个月,更别提落地执行了。
而且,辅导协议签了,并不代表监管机构就立刻收材料。有些地方证监局(或是派出机构),对辅导备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。有些地方可能要求辅导机构出具详细的辅导报告,里面需要包含对企业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说明,而有些地方可能就相对简单一些。这个环节的细微差别,也会影响整体的进度。
很多人理解的“上市”,往往是指最终敲钟的那一刻。但从辅导结束,到最终审核通过,中间还有几个关键的、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环节。首先是申报阶段。这是把精心准备好的全套上市申请材料提交给交易所(或是证监会)审核。材料质量、完整性、规范性,在这里是第一道门槛。
如果材料有问题,会被要求补充说明,这一下来,可能就是几个月。而如果材料本身就存在一些“硬伤”,比如重大的财务造假嫌疑,或者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致命缺陷,那可能就直接被劝退了。我们确实也遇到过,企业在申报前,因为某些重大瑕疵没被完全暴露,结果申报上去后,被监管机构“一查到底”,最后项目被迫中止。
过了申报这一关,就是漫长的审核过程。交易所(或证监会)会发出反馈意见,要求公司和中介机构逐一解答。这个反馈意见的数量和深度,往往能反映出公司在申报材料中的“疑点”有多少。很多时候,第一次反馈意见可能就列出几十个问题,涉及财务、法律、业务等方方面面。每一次回复,都需要公司上下配合,审计、律所、保荐机构一起熬夜加班,收集证据,撰写报告。
更要命的是,在反馈过程中,企业自身的经营也可能发生变化。比如,公司业绩下滑、核心技术被竞争对手模仿、管理层出现变动等等。这些新的情况,都需要在回复函中进行说明,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问题。我记得有个项目,在审核过程中,公司zuida的客户突然因为自身原因停止了合作,这给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蒙上了阴影,审核进度一下子就被打断了,后续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异常艰难。
好不容易熬过反馈,迎来了发审会(或审核委员会)的审核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过会”。这一关,就像是一场公开的“辩论赛”,公司董事会秘书、财务总监、保荐代表人都要上台,接受发审委员的质询。委员们会根据申报材料和反馈回复,抛出各种尖锐的问题,考验公司回答的真实性和说服力。
过会的结果,不是一锤定音。即便通过了,也只是获得了“同意上市”的意见。接下来还有注册环节。现在实行的是注册制,上市申请通过审核后,还需要在证监会(或国家相关部门)完成注册程序。这个环节主要是形式审查,但也会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复核。
而且,政策变化也可能影响进度。我记得有一年,突然出现了一个关于CDR(中国存托凭证)的政策调整,导致好多本来计划上市的公司,因为会计处理上的不确定性,都不得不暂停或调整上市计划,等待更明确的指引。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,是我们这些一线操作人员最难以预料,也最头疼的。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上市辅导到上市多久?这真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。如果一切顺利,企业基础好,材料真实规范,监管环境稳定,可能从辅导开始算,一年半到两年能完成也算快了。但如果企业情况复杂,需要解决的问题多,或者遇到了政策变动、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,三年、四年甚至更久也比比皆是。
有时候,我们也会遇到一些“快速通道”的情况,但那往往是基于企业前期准备非常充分,或者是因为某种特殊政策允许(比如科创板、创业板的一些注册制改革,在流程上有所优化)。但即使是所谓的“快”,也绝不是一蹴而就。每一个环节,从券商的选择、会计师事务所的配合、律师的尽职调查,到企业自身的内控建设和信息披露能力,环环相扣,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延误。
我们做这个行业,更多的是要对风险有敬畏心。不是说要泼冷水,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客户,上市是一场马拉松,而不是短跑。辅导是其中的一站,但终点线还在远方,而且路上可能还有各种“惊喜”或“惊吓”。